CONTENT

论文撰写难以下笔有效规划是关键!

年关将至,一颗红心归似箭,哪有心思写论文?哀嚎了近两个月,论文进度仍然为0。如今deadline将近,自己也只能强打精神,收拾好情绪,认认真真的分析结果,老老实实整理数据。谁成想,自己空有一颗想写论文的心,无奈身体却不听使唤。死盯Word文档中的空白界面,心理着实犯难。
虽然听闻,每天花一个小时来写论文,是许多日理万机的学者有着不错产出的不二方法,但我始终相信这个方法还暗藏玄机。毕竟,一般SCI期刊里的Artcle,跟中国古代讲究起承转合的八股文有异曲同工之妙,其特点就是每个段落都有固定格式。
既然如此,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只要把一个整体任务切割成小块小块,就不会今晚忘了昨晚写了啥,还要花十几二十分钟复习一下,也不会断了思路以致于后续接不起来。说到底,真正撰写SCI文章的诀窍就在于规划,动笔之前就要成竹在胸。
而本文就介绍一种写作的规划方法,包括内容和时间安排,以及写作次序,这样一天一小时,差不多一个月能形成初稿吧。修改嘛,就看你跟你老板喜欢以怎样的姿势互相伤害了……
准备:磨刀不误砍柴功
首先,要明确的是,写文章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。所以建议大家在撰写文章时每天安排固定的1-2h进行写作,无论什么原因都要完成。这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,大家可以挑选自己最高效的时间进行写作即可。
随后真正动笔之前,先花一个周末思考一下,整理手头上的资源,想想文章怎么写。

回顾一下当初的课题标书上关于研究背景、目的、意义的论述;再回顾一下项目进行期间读了哪些文献,一般一个课题短则几个月,长则2-4年,可能研究领域的现状都有了变化,要如何调整故事背景;现在我们得到了什么数据,是否还符合当初的预期,不符合要怎么修改——我说的是修改其他东西以安顿数据!理解反了的后果自负嗷0.0

这些素材,共同塑造了咱的论文框架,列一个要点清单:
准备好这十三个问题之后,最好能跟导师和其他课题相关人员碰头确认一下,避免写完了才不被认可的悲剧。犹其要确认数据处理方式是否正确,课题组对研究结果是否都认可,不要到最后突然冒出来一个师姐说,你得到这种结果是因为统计方法用错了!想shi。

然后初步确定三家要投稿的杂志,一家首选两家备选,熟悉各家杂志的要求,这会影响到写作格式,以及图片、表格等素材的表现形式。而且有了备选,在被拒后也能更快地改投。

写作次序:先实料后包装
当然不是按咱们在杂志上看到的板块顺序写啦~
1)Materials and Methods要精确
时间:3-4h

这部分最不费脑子了,实验已经做完了,怎么做就怎么写。大方案从标书整理出来,细节则需要实验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,包括每项操作参数、仪器型号、试剂的厂家等等,做实验时随手整理。

写这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明确地提供足够的细节,可确保别人能重复你的研究结果,所以描述要精确、凝练、流畅,不要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倒来倒去。尽管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提倡科技论文使用主动语态,但在材料和方法这部分,还是用被动语态更多些。

例子:

错误:Bacteria were pelleted by centrifugation.

正确:Bacteria were pelleted by centrifugation at 3000g for 15 min at 25°C.
2)Results要分层次、分重点
时间:7-10h

如果别人对你的文章感兴趣,他们通常对你的结果感兴趣。因此,把你的关键发现用说明材料和文本有序地,有逻辑地呈现出来非常重要,要清晰、简明、客观。
其实文字写作也不太费劲,主要是选择结果的表现形式,哪些用图哪些用表,然后又要根据杂志的相应要求来制作,也挺繁琐的。

一个课题可能有很多项结果,要注意分层。如果是平行关系,可以按重要程度分层;如果各项实验本身就有先后的逻辑次序,当然就按逻辑次序分层。并且只要筛选最支持结论的那些数据,而不必全都堆上去。如果有两项数据意义相当,可以考虑把其中一项放在补充材料里。

另外,如果有某些数据不符合预期,或与其他数据不能互相呼应,千万不要伪造或认为操作实验数据。可以在正文中提到,并给出合理的解释。(还很有可能是意外的惊喜呢~)

文字叙述就不必把图片展示的内容一点一点抠出来,只强调并论述一下最出彩的部分就行了。不要用过多的程度副词,像什么clearly、essential、fairly啥的,显得浮夸。也不必用复杂的从句。另外,多用主动语态,让读者有代入感。

例子:

不好: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n argument that stem cells repopulate injured organs.

简化: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stem cells repopulate injured organs.
3)Introduction要吸引人
时间:1-3h

前面已经把主要故事情节讲完了,剩下的都是渲染,把自己的研究包装得有头有脸。所以开头要吸引人。

虽然会仔细看Introduction的读者不多,但这可是杂志编辑和审稿人了解你研究的窗口,它是否重要,值不值得发表。这就像是给你的研究写简历,要简而有力。而且从写作的角度讲,它和Discussion是有照应的,篇幅又不长,所以放在Discussion前面一举拿下。

一般套路是先定义好大研究领域的“疆土”,提一下这个研究领域本身就是重要的;再描述和自己最相关的细分领域,目前都有哪些成果,格局是什么样的,进而找个坑把自己塞进去,也就传说中的“填补研究的空白”。如果之前读文献有好好做过笔记,这部分应该比较好对付。

找到坑之后,简明精炼地谈谈自己的研究意义、科学假设、研究的最主要结论和价值(重要性、影响力)。不必说太多,都一下子说完了Discussion怎么办。
4)Discussion要有深度
时间:7-12h

好的Discussion能提升文章的档次,但其恐怖之处就在于复杂多变有个性,根据每个课题的结果而有不同的长度、形式和结构。

但总的来说,是把自己的研究放到广阔的领域格局中去解释其意义,它的推动作用。它仿佛是Introduction的镜像,后者是从一个大背景中聚焦到自己的研究工作,而Discussion则是从自己的工作放回到大环境中去观察。
内容上,有一个清单可以参考,把最开始那个框架细化一下:

  1. 研究的主要成果
    陈述主要发现
    解释其意义
    尝试从其他方向解读研究结果

  2. 研究的外部环境
    把自己的成果跟其他已发表的类似成果比较
    解释那些预料之外的数据
    谈谈本次研究的局限性,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

  3. 总结陈词
    总结本文回答了什么科学问题
    从应用、建议、推论等角度阐释本研究重要性

其中,数据的多种解读角度和横向比较,是最能体现作者功底的,所以再次强调,一定要多读文献多做笔记呐~另外,记得一定要讨论局限性,这是作为一个科学家该有的谦逊,也可为将来的研究埋下伏笔。但不要过谦,以免盖住你的帅气。

有的杂志会专门有一个Conclusion或Highlights板块,有的没有。这部分就是用最简洁有力的语言甩一下主要结果和重要性。如果没有,必要时也可以在Discussion的最后写类似的一小段。例如:
Cancer Cell,2017(31)4, 519-606.

Discussion中的语言要简明易懂,用主动语态、第一人称展示自己的见解,语调要自信、有说服力。
5)收尾要利落
时间:1-2h

Abstract,写完全文就总结一下,提取主要信息再写一小段文字。一句话交待背景和研究意义,然后描述结果,交待主要结论。

Title,虽然最初咱也会大致写个Title,但此时要确认一下它是否提示了主要成果或研究方法,给出了最重要的信息,能不能撩到读者。
Key words,同样是选取最重要的4、5个词,定位自己的研究。
然后是Author contributions、Acknowledgments、Conflict of interest等等,照实写两句就好。
6)修改
如果前期准备阶段跟老板沟通顺利,修改时应该比较好过。有心的导师应该会每周问候你两句,确认下进度,有问题及时讨论。或者你干脆就自己及时汇报一下呗。
先自己看一下句子结构、语法、用词。然后让那些共同作者也帮忙看一下,不管他们有没有跟你一起做实验,总能从旁人的角度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。主要注意解读数据的逻辑是否正确,有没有漏掉什么论述环节;材料和方法是否描述清楚;或者他们有没有看到其他相关文献能给你做些补充。最后再给老板把把关吧。
有时候可能要改很多次,改个5~7稿都可以接受。太多可能就有问题了,说明没规划好。

在线
客服

在线客服请选择联系方式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客服:周经理

客服
热线

15878025782
联系手机

15878025782
联系手机

852274494@qq.com
联系邮箱

ZhouEnCai-888
联系微信号

关注
微信

微信二维码